top of page
Writer's pictureBeatrice Ng-Kessler 吳祟欣

<<逃避型人格障礙>> 15/3/2022


原文來源: 信報 -- 心之旅程


W來的時候帶著多封信件,那是他之前見過的心理學家的轉介信和心理測驗報告。我是他面見的第十個臨床心理學家。


W獨居,在實驗室工作,大部份時間都在做實驗,不大需要和人溝通。他做這份工作已經3年,但他和整個實驗室的人都不熟悉。或者更清楚一點說,他多年來一個朋友都沒有,他可以沉默得一整周都不說話,就是除了來到我的治療室,或偶然回家探父母。


W有著很坎坷的童年,基本上是被嚴重忽略的。小時候他只和弟弟較親近,但和其他人則幾乎不怎樣交流。除了姨媽未結婚前比較多照顧他,給他一點家庭溫暖之外,他的主要照顧者-----外婆,經常責備他。外婆嫌棄他的爸爸學識少、賺錢能力有限,經常給他面色,也經常用粗言穢語罵他父母。他自小便沒有朋友,只和弟弟玩。



「我試過整個小四在學校都幾乎不說一句話,老師以為我耳朵有問題。」


W說這些過去的時候很彆扭,整個過程幾乎是用手覆著自己耳朵在說話。他明顯很緊張,很多重覆的肢體動作,但如果我指出他緊張,他就會更緊張,立即移開視線,身體更加收緊,忙著否認他有覺得緊張。有關他的童年往事,幾乎是因為我的追問才會被敍述的。因為他真正有興趣談的,是他三年前失業的恥辱。


「我那份工作,因為請假太多被辭退了……自始我便不敢在繁忙時間上街,我怕遇見熟人,被問及我最近怎樣了,我怎麼跟人說起我被炒了呢?」


「為甚麼你要請假?」「因為我覺得很大壓力……我做不到上司的要求。」

「是上司警告你了嗎?」「……沒有。只是我實在受不了。一開始了請假,就不停請,結果我自己不知怎樣和人交代為甚麼總是生病呢?於是又要繼續請……」


他自從那份工作被辭退之後,走路常看地面以避免被人看見。如果可以選擇他不會在人多的地方出現,深怕有人知道他的恥辱,他覺得別人看不起他,在恥笑他。他失業時還未獨居,失業了半年,天天外出扮上班,連家人都不知道。


「因為我不知道怎樣交待。」這是W說得最多的話。





W有逃避型人格障礙,他會用盡方法去逃避人際關係中可能帶來的不適,他極端地害怕被批判,雖然他的社交經驗很少,但他堅定地假設了別人因為他三年失業了而看不起他,心裡輕視他。當然,他已經有十年的治療經驗,他早就知道自己這個診斷。


本來知道自己的問題所在,應該是件好事;但由於人格障礙會廣泛地影響著一個人,包括治療關係。所以在治療室內,要跟他落實地談一件事情,都是很困難的,因為他會逃避談及仔細,而重覆地訴說差不多的事情。當我花了一點時間和他回到過去悲傷的童年中,悍衞五歲時被外婆情緒虐待的時刻;跟八歲的他交了朋友;也重溫了姨媽這個唯一給個他溫暖的人的愛,他流淚了。


內心真實的感受被觸踫了。他的狀態愈來愈穩定,在治療中的焦慮表現也愈來愈少。





同時,他用電郵炸了我的郵箱。一周裡寄十來個電郵,內容大部份是批評我的治療不夠有效,浪費了他的時間,沒有虛心聆聽等等。當然,少不了批評他過去的九個臨床心理學家怎樣不濟。當我向他確認這一個部份的他,是一個惡霸,專門霸凌別人時,我讓他坐在一張椅子上去責備所有心理學家。他把他的怒氣表達了,罵了一些頗難聽的話。


「惡霸你為甚麼在這裡?你對W有甚縻幫助?」我問。


「如果我不在,他昰一堆垃圾。」


「你是說,因為你在,你罵其他人,他就比較好了嗎?」


「我讓他不必為自己負責任!」



經過重重覆覆的練習,當W看見這個惡霸如何以逃避責任來保護他的自尊,同時也在內心霸凌著他自己,他才真正為自己的治療負起責任,而不是利用治療來逃避責任。慢慢地他認識到,他的強烈羞恥感,其實有很大部份來自這個內心的惡霸,而不是他長久以來以為的,別人的輕蔑。



延伸視頻: 故事主角的羞恥感/我有缺陷」基模:





撰文: 吳崇欣_註冊臨床心理學家


香港註冊臨床心理學家、香港首位獲國際基模治療協會(ISST)認證的資深基模治療師(Advance Certified Schema Therapist),並獲加拿大註冊資深靜觀導師資格。現致力推廣靜觀並提供專業心理治療服務。www.mindfully.hk

156 views0 comments

Recent Posts

See All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