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來源: 信報 -- 心之旅程
G被太太帶到來診所,太太說G有強迫症,可是兩人說著說著,太太哭了,G倒是挺平靜的。
G的強迫症徵狀有點特別,那是一種對身體感覺超敏感的強迫症,它令患者對某種身體感覺都特別專注,而患者需要重覆某些行為,例如抹拭多次、腦裡重溫醫生的說話等,直至自己感覺平靜下來,否則就會非常不安。而令太太感到很困擾的部份,是G經常向她尋求認同。
「這部份看起來有點紅,是嗎?」
「你覺得這粒突起的東西會不會是癌症?」
這樣的問題,可以重覆每天問她十來次。
G同時有輕度疑病症的徵狀,每兩個月便要去見家庭醫生,但從來的不用吃藥,主要是等家庭醫生告訴自己:「應該沒事的。」那麼G便可以好好記錄下醫生提出的根據,好讓自己在覺得身體感覺有點「特別」時,可以在腦袋重溫,那也是強迫症的一部份。
G是很服從而守時的個案。他次次準時應診,也要求準時離開。雖然是太太要求他來的,但他在治療中很投入,說話總是平穩又準確,很少情緒起伏。我看他的自律能力高,跟他練習了靜觀,他真的能馬上跟隨建議,天天花45分鐘練習,所以一個月下來,他說他覺得人輕鬆了許多。
強迫症的徵狀稍微減輕,問太太的次數也減少了,太太頗開心。但G還是會天天思索一下自己有沒有患上癌症,也會需要花幾分鐘回想醫生的說法,每兩個月見一下醫生。雖不至於令他失去工作能力,但就是持續這樣。
我邀請他談談他的過去,他提到做護士的媽媽是超級愛整潔又嚴厲的。例如家裡經常會聞到漂白水的味道(在沙士前啊)、只要G一有甚麼做得不夠完美的事情,都會受到責罰,有時是體罸。
「例如琴練得不好啦……考試成績不好啦……之類的事情。」
G本身獨立的會計師,從小到大都習慣很規律的生活,每天的時間表幾乎都是填滿的。
「我喜歡這樣有計劃,事情才會順利。」
「那要是別人給你一個驚喜,你會……..」
「噢千萬不要!我最怕驚喜!」
能預期的生活節奏讓G有安全感,因為他喜歡事情百分百跟著他的預期發生。所以,他每周六都在相同時間、去同一間餐館、吃同一款食物。「因為省下時間選擇,而且一定是這個味道!」
其實,G同時患有強迫型人格障礙。他的生活重視的是效率而不是快樂。他喜歡獨自工作,因為事情必然在他掌控之中。他喜歡家裡的東西整齊,意思是跟足他的要求來擺放,以致跟他一起生活的太太感到很不自在。他們沒有子女,理應活得比較自由自在,但如果太太突然想去沙灘走走,G是不會奉陪的;隨心所欲好像從不在G的字典中出現過,而且,G很少表達情感,有時讓人覺得他理性得像機械人一樣。
在強迫型人格障礙背後,是G對自己隨時會受傷害的焦慮。他的危機感不尋常地高,作為戰後成長的第二代,他所擔心的是如果突然打扙了,他要能夠逃難,所以他必須保持每周跑步三次,做健身兩次的身體鍛鍊,以保持他的身手;在他的世界裡,保護自己是頭號任務。而G自從媽媽在他三十五歲時提醒他「小心患上癌病」,他便開始天天注意身體「特別」感覺,並思考自己有沒有患上。
當我分享了強迫型人格障礙的資訊給G時,他恍然大悟。「是啊這就是我啊!我現在明白為甚麼自己總是覺得與人格格不入了。」此後,他比較能同理太太的辛苦。但他堅持自己的生活模式是沒問題的,「人人都應該學我一樣自律」。但他願意讓太太舒適一點而繼續努力減少向她尋求肯定的次數,後來也同意太太自己單獨前來面談,讓我協助太太處理她的壓力。
人格障礙的患者不一定很有治療的動機,特別是他們本身的情況並沒有對他們自己造成很大的困擾。不過學習一些新技巧舒緩徵狀、讓他們比較能夠體諒枕邊人的心情,也是心理治療可以提供的協助。
撰文: 吳崇欣_註冊臨床心理學家香港註冊臨床心理學家、香港首位獲國際基模治療協會(ISST)認證的資深基模治療師(Advance Certified Schema Therapist),並獲加拿大註冊資深靜觀導師資格。現致力推廣靜觀並提供專業心理治療服務。www.mindfully.hk
コメン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