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不必用道德綁架自己

Writer's picture: Beatrice Ng-Kessler 吳祟欣Beatrice Ng-Kessler 吳祟欣


晴報專欄:心晴百態 03-08-2023

作者: 楊健恩 • 香港心理學會臨床心理學組臨床心理學家


她活了30多年,從沒感受過父母純粹的關愛,面對父母只感到窒息的責任感︰「親戚們都說他倆不適合當父母,卻偏偏生了一大堆,現在兄弟姊妹都跑光了,只剩下我,難道要忍心不理他們嗎?」無奈中夾雜控訴,卻苦無發洩對象。


長年累月失衡的付出,抑鬱症似乎無可避免。她接受心理治療的一年裏,終於把不能自理的父親安頓在護養院,亦鼓起勇氣轉職到更有前景的行業;本來漸漸重燃對生活的希望,卻遇上疫情放緩及護養院探視的自由,「疫情期間不可探視,我樂得清靜,現在職員來電報告父親狀況,都會問我何時來探,她們語氣帶點責備,我有口難言。」


我點點頭沒說甚麼。她很習慣要解決問題,我讓她習慣與情緒共存,才有可能超越它。沉澱下來的情緒,終化成眼淚。我說︰「你知道你毋須護養院的職員認同你,如果她們知道你的童年經歷,相信沒有人會怪責你。你還在擔當照顧者張羅大小事,捫心自問是否已經足夠?」她說︰「你說的我都知道,但就是忍不住要質疑自己。」


我說︰「會反思本身並非壞事,不如我們一起想想這件事好嗎?幻想一下你站在靈堂裏,抬頭看見掛在牆上的是父親的黑白照片,原來他已經死了,那個在靈堂的未來的自己,會責怪現在的自己嗎?她怎麼想的?」這個靈堂畫面直入她心坎裏,觸動她內在最長久的失落。她頃刻嚎啕大哭,再變成抽泣至慢慢垂淚,她深深吸一口氣說︰「那個在靈堂的我覺得︰終‧於‧完‧了……」


不必用道德綁架自己,嘗試用平等心去看待沒有緣分的親人,你原來最清楚你是否已經完成此生的功課。


*故事人物背景都經過改造, 並不代表任何真實個案的故事

80 views0 comments

Recent Posts

See All

댓글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