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報專欄 : 心之旅程 12-11-2024
作者: 吳崇欣 • 註冊臨床心理學家 • 資深基模治療師及督導
「甚麼是健康的界限?有沒有一個放諸四海皆準的定義呢?」
在我與個案的面談之中,「界限」是離不開的話題。許多煩惱,都跟我們如何設定健康界限有關。我從閱讀中學習,也從個人、工作與生活中練習實踐不同的文化之中,取得平衡的方式。我們必須足夠地認識自己、有充足的內在空間理順自己的感受、需要、價值觀及先後次序,我們才能選取該時該地最適切的界限。
不同文化背景的個案,在設定人際關係的界限時,都有不同程度、面向的挑戰。界限在中國人的社會中是不談的,我們從小並沒有學習「界限」(boundaries)這個詞,而是從點滴日常去感受這個觀念。因此,它並沒有西方個人主義社會的教育那麼清晰。
集體主義比較以關係來定義「我」; 儒家思想主張社會階層較分明,由內而外,愛是以關係為基礎、層層遞進的(1);「百行以孝為先」,一切道德的根本由孝順父母開始。儒家思想不但視愛為一種義務,也是道德責任,它包含了照顧與關懷他人。如果用英詞去表示「愛」在儒家思想中的意思,最好的形容無過於:愛是一個「及物動詞」(2)。愛不止是一種感覺,談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也是在談(3)。
當愛也同時被視為義務和道德責任,就明白為甚麼中國人家裡愛的展現,有很多「教訓」在裡面;並以「行動」來表達,為子女花錢、照顧飲食等,都是愛的表現。
界限,在我們的文化之中是不被談論的。談論「界限」,甚麼是屬於「你」和「我」的,幾乎會毀滅關係的親密感,因為那太「計教」。我們的文化很少談個人權利,集中談「大我」,即「犠牲自己」。但不談就代表沒有了嗎?當然不是,我們還是天天活在我們有意無意設定的界限之中。
如果你有興趣建立健康的界限,請注意信報出版社的新書「別踩過界」, 在各大書店有售。
「信報‧書報攤」購買電子書(揭頁版):https://bit.ly/ejebp
「信報‧書角」App(PDF單頁版):
Android手機:https://bit.ly/hkejpandroid
Apple手機:https://bit.ly/hkejpios
吳崇欣
香港及英國註冊臨床心理學家,國際基模治療協會(ISST)認證的資深基模治療師及督導(Advance Certified Schema Therapist and Supervisor),並獲加拿大註冊資深靜觀導師資格。創辦公司Mindfully,
推廣靜觀並提供專業心理治療服務。www.mindfully.hk
(1) Li, J. (2010). Mencius’ refutation of Yang Zhu and Mozi and the theoretical implication of Confucian benevolence and love. Frontiers of Philosophy in China : Selected Publications from Chinese Universities, 5(2), 155–178.
(2) Lu, Y. (2021). Confucianism and phenomenology: An exploration of feeling, value and virtue. Brill.
(3) Li, J. (2021). Confucian Self-Cultivation: A Developmental Perspective. In Hershock, P. D., & Ames, R. T. (Eds.), Human beings or human becoming?: A conversation with Confucianism on the concept of person (pp.91-120).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Comments